2008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试卷及答案(4)
31.反应时间是指人从机器或外界获得信息,经过大脑加工分析发出指令到运动器官,运动器官开始执 行动作所需的时间。一般条件下,人的反应时间约为( )s。 A.0.05~0.1 B.1~0.5 C.1~3 D.3~5 32.人在作业时能量消耗增加,需氧量随之增加。人体每分钟内能供应的最大氧量称为最大耗氧量。正 常成人的最大耗氧量一般不超过( )L/min。 A.1 B.2 C.3 D.5 33.人在观察物体时,由于视网膜受到光线的刺激,使得视觉印象与物体的实际大小、形状等存在差 异。这种现象称为( )。 A.明适应 B.暗适应 C.眩光 D.视错觉 34.下列机械伤害事故中,不属于接触伤害的是( )。 A.机械的锐边划伤人体 B.人体被机械的表面割伤 C.高速旋转的工件飞出击中人体 D.人体被过热物体烫伤 35.在产品失效过程的不同阶段中,故障率最低且趋向常数的阶段是( )。 A.早期故障期 B.晚期故障期 C.偶发故障期 D.磨损故障期 36.可靠性预计是根据零部件的可靠性数据来估算产品的可靠性指标、。下列关于系统可靠性预计的 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串联系统的单元数与可靠性无关 B.并联系统的单元数与可靠性无关 C.串联系统的单元数越多,则系统的可靠性越高 D.串联系统的单元数越多,则系统的可靠性越低 37.做往复直线运动的工作台或滑枕等执行件伤及人体;满手机械伤害事故中的( )伤害。 A.卷入和挤压 B.碰撞和撞击 C.接触 D.物体打击 38.对于涉及剧毒物品作业的化工设备、故障率较高的设备、出现事故损失较大的设备,为显著提高其 可靠性,应采用( )设计。 A.人机界面 B.强度 C.冗余 D.装配合理 39.为便于发生故障时易于快速修复,同时考虑经济性和备用性,应采用零件标准化、部件通用化、设 备系系列化的产品。这是人机系统可靠性设计中的( )原则。 A.系统整体可靠性 B.信息反馈 C.高维修度 D.预测和预防 40.根据人机特性的比较,为了充分发挥各目的优点,需要进行人机功能的合理分配。下列关于人机功 能合理分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指令和程序的编排适合子机器来做 B.故障处理适合于机器来做 C.研究、决策适合于入来承担 D.操作复杂的工作适合于人来承担
(责任编辑: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