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二级建造师施工管理考前冲刺:施工合同执
施工合同执行过程的管理:★★★★☆
合同的履行是指工程建设项目的发包方和承包方根据合同规定的时间、地点、方式、内容和标准等要求,各自完成合同义务的行为。合同的履行,是合同当事人双方都应尽的义务。任何一方违反合同,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未完全履行合同义务,给对方造成损失时,都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合同签订以后,当事人必须认真分析合同条款,向参与项目实施的有关责任人做好合同交底工作,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进行跟踪与控制,并加强合同的变更管理,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
施工合同跟踪:
施工合同跟踪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承包单位的合同管理职能部门对合同执行者(项目经理部或项目参与人)的履行情况进行的跟踪、监督和检查;二是合同执行者(项目经理部或项目参与人)本身对合同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的跟踪、检查与对比。在合同实施过程中二者缺一不可。
1.合同跟踪的依据
(1)合同以及依据合同而编制的各种计划文件。.
(2)各种实际工程文件如原始记录、报表、验收报告等。
(3)管理人员对现场情况的直观了解,如现场巡视、交谈、会议、质量检查等。
2.合同跟踪的对象
(1)承包的任务,包括工程施工的质量,工程进度,工程数量,成本的增加和减少。
(2)工程小组或分包人的工程和工作。
(3)业主和其委托的工程师(监理人)的工作,包括业主是否及时、完整地提供了工程施工的实施条件,业主和工程师(监理人)是否及时给予了指令、答复和确认,业主是否及时并足额地支付了应付的工程款项。
合同实施的偏差分析及处理:
1.产生偏差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合同执行实际情况与实施计划的对比分析,可以采用鱼刺图、因果关系分析图(表)、成本量差、价差、效率差分析等方法定性或定量地进行。
2.合同试试偏差的责任分析。
分析产生合同偏差的原因是由谁引起的,应该由谁承担责任。
责任分析必须以合同为依据,按合同规定落实双方责任。
3.合同实施趋势分析。
针对合同实施偏差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应分析在不同措施下合同执行的结果与趋势。
合同实施偏差处理:
根据合同实施偏差分析的结果,承包商应该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调整措施可以分为:
(1)组织措施,如增加人员投入,调整人员安排,调整工作流程和工作计划等。
(2)技术措施,如变更技术方案,采用新的高效率的施工方案等。
(3)经济措施,如增加投入,采取经济激励措施等。
(4)合同措施,如进行合同变更,签订附加协议,采取索赔手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