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二级建造师市政工程必看重点:喷锚暗挖法施工(2)
二、喷锚加固支护的施工要点 喷锚暗挖施工必须配合开挖及时支护,保证施工安全。 2.喷射混凝土封闭开挖面时,应采用早强混凝土,喷射厚度宜为50—100mm;超前锚杆是沿开挖轮廓线, 以一定的外插角,向开挖面前方安装锚杆,形成对前方围岩的预加固,超前锚杆、小导管支护应满足下 列要求:宜与钢拱架配合使用;长度宜为3.0~3.5m,并应大于循环进尺的2倍。 3、喷射混凝土应紧跟开挖工作面,应分段、分片、分层,由下而上顺序进行,当岩面有较大凹洼时,应 先填平。使用前应做凝结时间试验,要求初凝时间不应大于5min,终凝不应大于10min。 4.地面砂浆锚杆是一种地表预加固地层的措施,适用于浅埋、洞口地段和某些偏压地段的岩体松软破碎 处。地面锚杆按矩形或梅花形布置 锚杆类型应根据地质条件、使用要求及锚固特性进行选择。锚杆必须安装垫板,垫板应与喷射混凝土面 密贴。锚杆漏出岩面长不大于喷射混凝土的厚度。 5.冻结法。掌握衬砌及防水的施工要求 施工期间的防水措施主要是排和堵两类。 含水的松散破碎地层应采用降低地下水位的排水方案,不宜采用集中宣泄排水的方法。 衬砌背后排水及止水系统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衬砌背后设置排水盲管、暗沟或在隧底设置中心排水沟。 衬砌背后可采用注浆或喷涂防水层等方法止水。 衬砌施工缝和沉降缝的止水带不得有割伤、破裂,固定应牢固,防止偏移,提高止水带部位混凝土浇筑 的质量。 熟悉小导管注浆加固土体技术 1.小导管注浆是浅埋暗挖隧道超前支护的一种措施。在软弱、破碎地层中凿孔后易塌孔,且施作超前锚 杆比较困难或者结构断面较大时,应采取超前小导管支护。超前小导管支护必须配合钢拱架使用。 2.小导管注浆支护。小导管是受力杆件,因此两排小导管在纵向应有一定搭接长度,钢管沿隧道纵向的 搭接长度一般不小于lm。 3,采用小导管加固时,为保证工作面稳定和掘进安全,应确保小导管安装位置正确和足够的有效长度, 严格控制好小导管的钻设角度。 4.小导管注浆宜采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 在砂卵石地层中宜采用渗入注浆法;在砂层中宜采用劈裂注浆法;在黏土层中宜采用劈裂或电动硅化注 浆法;在淤泥质软土层中宜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 熟悉管棚的施工要求 一、管棚超前支护的效果及适用围岩 管棚超前支护作为地下工程的辅助施工方法,是为了在特殊条件下安全开挖,预先提供增强地层承载力的 临时支护方法,对控制塌方和抑制地表沉降有明显的效果。管棚超前支护加固地层主要适用于软弱、沙砾 地层或软岩、岩堆、破碎带地段。 二、采用管棚超前支护的场合 三、管棚的含义、形状及其采用依据 管棚所用钢管的技术要求 采用管棚超前支护施工时,管棚一般选用直径50~150mm的焊接钢管或无缝钢管,入土端制作成尖靴状或楔 形,钢管长度8~30m不等,对于特殊地段,可采用较大直径的管棚,如北京地铁5号线下穿崇文门车站就采 用了直径600mm的管棚。 管棚钢管环向布设间距要求 管棚钢管环向布设间距对防止上方土体坍落及松弛有很大影响,施工中须根据结构埋深、地层情况、周围 结构物状况等选择合理间距。一般采用的间距为2.0~2.5倍的钢管直径。在铁路、公路正下方施工时,要 采用刚度大的大中直径钢管连续布设。 四、管棚超前支护的施工工艺流程 设置管棚基地(包括空间及定位架)→ 水平钻孔→压入钢管→(必须严格向钢管内或管周围土体注浆) →管棚支护条件下进行开挖。 五、管棚施工要求 钻孔开始前,把钢管放在标准拱架上,测定钻孔孔位和钻机的中心,使两点一致。为了防止钻孔中心震 动,钢管应用U形螺栓与拱架稍加固定,以防止弯曲,并应每隔5m(视情况可调整,一般为2~6m)对正在 钻进的钻孔及插入的钢管的弯曲及其趋势进行孔弯曲测定检查。 编辑推荐: 2013年二级建造师市政实务速记口诀(管理类) 2013年二级建造师市政实务速记口诀(技术类) 2013年二级建造师市政工程速记口诀(相关法规与标准) 2013年二级建造师市政工程案例题回答技巧
(责任编辑:·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