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二级建造师市政实务预习:水泥混凝土路面
2015年二级建造师《市政工程管理与实务》预习计划:第一阶段 城镇道路分类:城镇道路分级、城镇道路技术标准、城镇道路路面分类 沥青路面结构组成及性能要求:沥青路面结构组成、沥青路面性能要求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与材料:沥青混合料的组成、沥青的性能、粗骨料、细骨料的性能、填充料、纤维稳定剂的性能、热拌沥青混合料主要类型 |
基层:
基层应具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和较大的刚度且抗变形能力强且坚实、平整、整体性好。
1.混凝土面层下设置基层的作用:
①防止或减轻唧泥、板底脱空和错台等病害;
②在垫层共同作用下,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体积变形对混凝土面层的不利影响;
③为混凝土面层施工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工作面,并改善接缝的传荷能力。
2.基层的选用原则:
根据交通等级和基层抗冲刷能力来选择基层。
①特重交通宜选用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基层;
②重交通应选用水泥稳定粒料或沥青稳定碎石基层;
③中、轻交通宜选用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基层;
④湿润和多雨地区,繁重交通路段宜采用排水基层。
3.基层的宽度应根据混凝土面层施工方式不同比混凝土面层每侧至少宽出300mm(小型机具施工),500mm(轨模式摊铺机施工)或650mm(滑模式摊铺机施工)。
4.各类基层结构性能、施工或排水要求不同,厚度也不同。
5.为防止下渗水影响路基,排水基层下应设置由水泥稳定粒料或密级配粒料组成的不透水底基层,底基层顶面宜铺设沥青封层或防水土织物。
6.碾压混凝土基层应设置与混凝土面层相对应的接缝。
7.基层下威慑垫层,路床为细粒土、黏土质砂或级配不良砂,或者为细粒土,应在基层下设置底基层。底基层可采用级配粒料、水泥稳定粒料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等。
(责任编辑:·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