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预习:隧道超欠挖原因分析
(一)测量放样错误或误差较大
因隧道内照明较差、视野不清晰、能见度差,测量放样人员进入隧道内测量画线,前后视点照准困难导致误差或错误,这种误差通常在2 0 c m左右。致使掌子面偏移,隧道外轮廓偏离,从而产生超欠挖。
(二)钻孔操作台架就位不准确
指台架各层平台设置不合理,尤其是顶层平台预留空间过大或过小,使得钻孔操作困难,周边炮眼尤其是拱顶部位炮眼外插角度难以控制,造成拱顶大量超挖或较大面积的欠挖。
(三)司钻工操作不熟练
部分司钻工只考虑开孔容易、操作方便而不在标定位置打眼,钻孔眼位不正确,特别是周边眼距控制不好;或钻杆外插角控制不好;或钻孔眼底深浅不一,眼底不在同一平面位置,导致超欠挖严重。这种情形多发生在拱顶、边墙底部、仰拱等部位。
(四)装药量及装药结构不合理
施工人员不按设计的装药结构装药,错误地认为加大药量可以提高炮眼利用率,能得到较好的爆破效果,为了使超挖得到控制而盲目减少装药量,从而导致了大量的超挖或使得欠挖较多。
(五)爆破网路连接不规范
隧道爆破通常均采用分段起爆,为了使隧道轮廓平整,采用光面爆破,周边炮眼应使用同段雷管,同时起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施工人员的失误,检查不仔细,产生如下问题:
1 .遗漏某孔引线。
2 .网路簇联的接头处不紧密。
3.簇联结内忘记安放引爆雷管。
4 .网路中有的引线打结、缠绕、折断。
5. —个结上簇联的引线过多。
6 .各孔内安放雷管段位错误等,爆破未能按设计的次序起爆或拒爆,导致欠挖较大。
(六)其他原因
围岩节理发育,层面倾角小,爆后拱顶呈方形塌落,而未能形成弧形,也会产生超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