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预习:塌方地段施工特点
隧道开挖时,导致塌方的原因有多种:一是自然因素,即地质状态、受力状态、地下水变化等;二是人为因素,即不适当的设计,或不适当的施工作业方法等。由于塌方往往会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和很大经济损失。因此,需要尽量注意排除会导致塌方的各种因素,尽可能避免塌方的发生。
一、发生塌方的主要原因
(一)不良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1 .隧道穿过断层及其破碎带,或在薄层岩体的小褶曲、断层错动发育地段,一经开挖,潜在应力释放快、围岩失稳,小则引起围岩掉块、塌落,大则引起塌方。当通过各种堆积体时,由于结构松散,颗粒间无胶结或胶结差,开挖后引起坍塌。在软弱结构面发育或泥质充填物过多,‘均易产生较大的斜塌。
2 .隧道穿越地层覆盖过薄地段,如在沿河傍山、偏压地段、沟谷凹地浅埋和丘陵浅埋地段极易发生塌方。
3 .水是造成塌方的重要原因之一。地下水的软化、浸泡、冲蚀、溶解等作用加剧岩体的失稳和塌落。岩层软硬相间或有软弱夹层的岩体,在地下水的作用下,软弱面的强度大为降低,因而发生滑塌。
(二)隧道设计考虑不周
1 .隧道选定位置时,地质调查不细,未能作详细的分析,或未能查明可能塌方的因素。没有绕开应绕避的不良地质地段。
2 .缺乏较详细的隧道所处位置的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引起施工指导或施工方案的失误。
(三)施工方法和措施不当
1 .施工方法与地质条件不相适应;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没有及时改变施工方法;工序间距安排不当;施工支护不及时,支撑架立不合要求,或抽换不当“先拆后支”;地层暴露过久,引起围岩松动、风化、导致塌方。
2 .喷锚支护不及时,喷射混凝土的质量、厚度不符合要求。
3 .按新奥法施工的隧道,没有按规定进行量测,或信息反馈不及时,决策失误、措施不力。
4 .围岩爆破用药量过多,因震动引起讲塌。
5 .对危石检查不重视、不及时,处理危石措施不当,引起岩层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