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预习: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评价
(一)分析劳动力需要量图
劳动力需要量图可以表明劳动力需要量与施工时间之间的关系,它是衡量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志。
在编制施工进度时,应以劳动力需要量均衡为原则,对施工进度作恰当安排和必要的调整。
(二)工程进度曲线(“S”曲线)
一般情况下,项目施工初期应进行临时工程建设或作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劳动力和施工机械的投入逐渐增多,每天完成的工作量也逐渐增加,所以施工速度逐渐加快,同时也表明施工投入逐渐加快,即工程进度曲线的斜率逐渐增大,此阶段的曲线呈凹形;在项目施工稳定期间,施工机械和劳动力投入最大且保持不变时,若不出现意外作业时间损失,且施工效率正常,则每天完成的工作量大致相等,投入施工的费用也大致相等,这时施工速度近似为常数,工程进度曲线的斜率几乎不变,故该阶段的曲线接近为直线;项目施工后期,主体工程项目已完成,剩下修理加工及清理现场等收尾工作,劳动力和施工机械逐渐退场,每天完成的工程量逐渐减少,施工投入也减少,此时施工速度也逐步放慢即工程进度曲线的斜率逐步减小,此阶段的曲线则为凸形。
施工组织设计完成后,通过对“S”曲线的形状分析,可以定性分析施工组织设计中工作内容安排的合理性,并可利用“香蕉”曲线对进度进行合理安排。同时,“S”曲线还可以在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结合“香蕉”曲线(工程进度管理曲线)进行施工中的进度、费用控制。
(三)分析几项技术经济指标
技术经济指标主要包括施工周期、全员劳动生产率、各种资源的(包括劳动力资源)不均衡系数、综合机械化程度、“四新”项次及成果评价。
1 .施工周期:指某工程项目从开工到全部投产所用的时间。
2. 全员劳动生产率
全员劳动生产率= 完成的建安工作量(元)/全体职工平均人数
每月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应力求均衡。
3 .劳动力不均衡系数,即施工期高峰人数与施工期平均人数之比,接近于1 为好。
4. 综合机械化程度
( 1 )工程机械化程度= (某工种工程利用机械完成的实物量/某工种工程完成的全部实物量)× 100%
(2)综合机械化程度= [ S (各工种工程利用机械完成的实物量X 各该工种工程人工定额工日)/ 2 (各工种工程完成的全部实物量 × 各该工种工程人工定额工日)] × 100%
5. “四新”项次及成果评价:比较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项次及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