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一级建造师 > 公路实务 > 历年真题 > 2011年一建公路实务真题及答案(4)

2011年一建公路实务真题及答案(4)

2012-11-02 10:19来源:学信教育网评论 浏览

三、案例分析题(共5题,(一)、(二)、(三)题各20分,(四)、(五)题各30分)

【案例一】 

背景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级公路M合同段路面施工任务,起点桩号K16+000,终点桩号K37+300,路面面层
为26cm厚C30水泥混凝土,采用滑模机械摊铺施工,施工单位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条件,通过方案比较
后绘制了施工平面布置示意图如下。
  

图中拌和楼由物料贮存系统、搅拌主机和电气控制系统以及其他附属设施等组成。 
由于路面较宽,面层在纵向分两次铺筑,施工单位按要求设置纵向施工缝,施工缝采用平缝加拉杆型。
施工中,监理工程师发现个别拉杆松脱,个别拉杆漏插。根据面层施工特点,施工单位配置了间歇式
拌和楼、装运机械、滑模摊铺机、挖掘机、拉毛养护机械。 
【问题】 
1.列式计算水泥混凝土拌合料的平均运距。(单位以m计,保留一位小数)
2.写出施工平面布置示意图中A区、B区的名称,补充水泥混凝土拌和站的基本组成系统。3.结合该
路面施工方法,指出应在何时采用何种手段插入拉杆。 
4.针对监理工程师发现的问题,施工单位应如何处理?5.补充至少两种面层施工机械。 
【案例】背景 
某高速公路膨胀土路堑段,长480m,挖深8~9m,右侧为顺层边坡,岩土层倾角为12°~15°,结构
面内摩擦角为5°,黏聚力为12kPa。边坡加固防护方案如下图所示。
  
施工单位采用如下图所示的工艺流程组织施工,于4月完成该路段边坡施工。 
当年6月,在雨水作用下该边坡发生了部分滑坍,施工单位认为是原设计不合理所致,因此提出了下
图所示柔性支护结构方案,并按相关程序报批变更设计。
  
【问题】 

1.指出图中A、B分别代表的施工过程。 
2.说明对该路段路堑护坡变更设计应采取的正确程序。 
3.结合图中说明土工格栅与土之间的三种相互作用。 
4.结合地质情况说明图中碎石层的作用。 
5.结合示意图,说明“种植土+种草”有哪几种作用。 

【案例三】 
背景 
某高速公路左右线隧道,洞口间距42m,左线长3316m,右线长3200m,隧道最大埋深460m,净空宽
度9.64m,净空面积为58.16m2,设计车速100km/h,开工日期为2008年7月,2010年7月竣工。 
该地段地质条件复杂,勘探表明其围岩主要为弱风化硬质页岩,属Ⅳ~Ⅴ级围岩,稳定性差。由于
地下水发育,特别断层地带岩石破碎,裂隙发育,为保证施工安全,施工单位在该隧道施工中采用了
超前地质预报,并进行监控量测。根据该隧道的地质条件和开挖断面,施工单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拟
采用三台阶法施工,左线隧道施工工序划分如下图所示。
  
针对开挖时右侧围岩相对左侧围岩较弱的特点,施工单位拟按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⑾→⑿→⒀→⒁顺序组织施工。 
2009年6月6日上午,隧道开挖时,量测人员在处理量测数据中,发现“周边位移一时间曲线”出现
反弯点。但未及时告知作用班组潜在危险,当日下午发生较大塌方,当场死亡5人,重伤12人,经补
报并核实,截止2009年7月6日,确认累计死亡人达10人。 
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根据交通运输部对隐患排查治理提出的“两项达标”、“四项严禁”、“五
项制度”的总目标,认真总结事故教训,开展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活动,编制了安全专项
方案和应急救援预案,尤其注重落实“五项制度”中的“施工现场危险告知制度”。 
1.给出③→⑩、⑿→⒁正确的施工顺序,说明理由。 
2.施工单位采用台阶法施工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3.本隧道可采用哪几种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4.监控量测数据处理中,发现的“周边位移一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说明什么问题?应如何处理?
5.根据2007年颁布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背景中发生的塌方事故属于什么等
级?说明理由。 
6.背景资料中提及的“施工现场危险告知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案例四】 
背景 
某高速公路特大桥主桥垒长820m(2×50m+9×80m),为变截面预应力连续箱梁桥,分上下游两幅,
每幅单箱单室,顶板宽13m底板宽6.5m,箱梁采用长线法台座预制,缆索吊装,悬臂拼装。 
为加强安全管理,项目部在全桥施工过程中建立了安全生产相关制度,实行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并
对危险性较大工程编制了安全施工专项方案。 
为保证工程质量,项目部加强进场材料管理,对钢筋、钢绞线、水泥等重要材严格检测其质量证明
书、包装、标志和规格,在工地试验室,对砂卵石等地材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试验检测,某次卵石
试验中,由于出现记录错误,试验人员立即当场用涂改液涂改更正,并将试验记录按要求保存。 
缆索吊装系统主要由塔架、主索(承重索)、起吊索、牵引索、扣索、工作索、天车(滑轮索)、索
鞍、锚碇等组成。塔架高度85m,采用钢制万能杆件联接组拼,塔架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主索锚基坑地层及断面示意图如右图所示,基坑开挖完成后混凝土浇筑前突降大雨,基坑出现大面
积垮塌,并导致2人受伤,主桥墩柱、盖梁施工完成后,安放支座、现浇主梁0块混凝土,然后吊拼1
块箱梁,同时进行墩顶箱梁的临时固结,再依次拼接各梁段。 
【问题】 
1.图1中A是何种设施?说明设置A的主要要求。 
2.结合背景资料,说明图中B的大小的要求,图中对微风化砂岩开挖坡度设为1:0是否正确?说明理
由。确定上层土层开挖坡度时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3.结合图和背景资料,为防止同类垮塌事故,该基坑开挖时可采取哪些处理措施?
4.补充对钢绞线还需进行的检查项目,改正对砂卵石地材试验检测记录的错误做法。 
5.简要说明墩顶箱梁“临时固结”的施工步骤。 
6.结合背景资料描述的施工内容,根据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项目
部应编制哪几个主桥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案例五】 
背景 
某桥梁工程由某公路建设工程公司中标承建。该桥梁下部结构为φ1.2m钻孔灌注桩,上部结构采用
悬臂法施工(示意图如下)。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为确保材料质量,工地试验室对供应商送至项目部的砂、碎石进行了取样试验,质量满足
要求后确定了地材供应商。 
事件2:施工中,根据灌注混凝土的实际情况,项目部及时采取了相应措施: 
(1)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为避免混凝土离析,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0
~15cm。
(2)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为1.5m。 
(3)当灌注到27m时,导管挂在钢筋骨架上,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之后继续灌注混
凝土直到完成。养生后经检测发现断桩。 
事件3:项目经理部决心精心组织、科学施工,搞好现场技术质量管理,做了包括如下环节的工
作: 
(1)项目经理部由总工程师组织进行了技术交底; 
(2)项目部接受导线控制点、水准控制点的桩位后,及时复测,将复测结果报勘察设计单位批准。 
事件4:施工单位为本桥配置了以下主要施工机械和设备:反循环钻机、混凝土高压泵、混凝土
搅拌站、塔吊、载人电梯、悬臂式掘进机、架桥机、预应力张拉成套设备、爬模设备、钢模板、
钢护筒、挂篮设备。 
事件5:台背填筑时,采用与桥头引道一致的黏土作为台背填料,并对进场的填料进行检验,采
用水平分层填筑方法填筑,分层松铺厚度20cm,用夯压机械进行夯实,每层夯实完工后进行自
检合格并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后回填下一层。 
【问题】 
1.事件1中,工地试验室的砂、碎石取样试验方式有何不妥?请指出并改正。 
2.事件2中,请指出采取的三条措施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指出并改正。(逐条回答)
3.事件3中,项目经理部工作有不妥之处,请改正。 
4.事件4中,根据示意图,说明施工单位配备的施工机械和设备分别用于本桥哪些部位的施工?哪些
设备不适用于本桥施工?

(责任编辑:静)
  • 消防工程师报名
  • 执业药师
  • 一级建造师考试报名培训
  • 消防工程师报名
消防工程师报名
最新试题更多>
一级建造师报名考试辅导 消防工程师考试报名培训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