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一级建造师建筑结构与构造命题点(二)
结构平衡的条件与防止结构倾覆的技术要求 【知识点解读】 一、力的基本性质 1.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的位置称为力的三要素。 2.约束与约束反力 工程结构是由很多杆件组成的一个整体,其中每一个杆件的运动都要受到相连杆件、节点或支座的限制, 即称为约束。约束杆件对被约束杆件的反作用力,称约束反力。 二、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1.物体的平衡状态 物体相对于地球处于静止状态和等速直线运动状态,力学上把这两种状态都称为平衡状态。 2.平衡条件 (1)二力的平衡条件: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重合,这就是二力的平 衡条件。 (2)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一个物体上的作用力系,作用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且汇交于一点,这种力 系称为平面汇交力系。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是∑X=0和∑Y=0。 (3)一般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还要加上力矩的平衡,所以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是∑X=0、∑Y=0和∑M=0。 3.利用平衡条件求未知力 一个物体,重量为W,通过两条绳索AC和BC吊着,计算AC、BC拉力的步骤为:首先取隔离体,作出隔离体 受力图;然后再列平衡方程,∑X=0、∑Y=0,求未知力T1、T2,如图1—2、图1—3所 示.4.静定桁架的内力计算 (1)桁架的计算简图如图1-4所示。
首先对桁架的受力图进行如下假设: 1)桁架的节点是铰接; 2)每个杆件的轴线是直线,并通过铰的中心; 3)荷载及支座反力都作用在节点上。 (2)用节点法计算桁架轴力:先用静力平衡方程式求支座反力XA、YA、YB,再截取节点A为隔离体作为平 衡对象,利用∑X=0和∑Y=0求杆1和杆2的未知力。 (3)用截面法计算桁架轴力:截面法是求桁架杆件内力的另一种方法,如图1-5所示。
首先,求支座反力YA、YB、XA;然后在桁架中作一截面,截断三个杆件,出现三个未知力:N1、N2、N3。 可利用∑X=0、∑Y=0和∑MG=0,求出N1、N2、N3。 5.用截面法计算单跨静定梁的内力 (1)梁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图1-6为一简支梁。梁受弯后,上部受压,产生压缩变形;下部受拉,产生 拉伸变形。V为1—1截面的剪力,∑Y=0,V=YA。1—1截面上有一拉力N和一压力N,形成一 力偶M,此力偶称1—1截面的弯矩。根据∑M0=0,可求得M=YA·a。梁的截面上有两种内 力,即弯矩M和剪力V。
(2)剪力图和弯矩图如图1—7所示,找出悬臂梁上各截面的内力变化规律,可取距A点为χ的任 意截面进行分析。首先取隔离体,根据∑Y=0,剪力V(χ)=P;∑M=0,弯矩 M(χ)=-P·χ。不同荷载下,不同支座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如图1—8和图1-9所示。
三、力偶、力矩的特性 (1)力矩的概念:力使物体绕某点转动的效果要用力矩来度量。力矩一力×力臂,M=P·a。 转动中心称力矩中心,力臂是力矩中心。点至力P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a。力矩的单位是N·m或 kN·m。 (2)力矩的平衡:物体绕某点没有转动的条件是,该点的顺时针力矩之和等于逆时针力矩之和,即∑ M=0,称为力矩平衡方程。 (3)力矩平衡方程的应用:利用力矩平衡方程求杆件的未知力。 (4)力偶的特性: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平行的特殊力系称为力偶。力偶矩等于力偶的一个 力乘以力偶臂,即M=±P×d。力偶矩的单位是N·m或kN·m。 (5)力的平移法则:作用在物体某一点的力可以平移到另一点,但必须同时附加一个力偶,使其作用效 果相同。 四、防止构件(或机械)倾覆的技术要求 防止悬挑构件(如阳台、雨篷、探头板等)、挡土墙、起重机械防止倾覆的基本要求是:引起倾覆的力矩 M(倾)应小于抵抗倾覆的力矩M(抗),为了安全,可取M(抗)≥(1.2,~1.5)M(倾)。 【命题考点】 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静止状态和等速直线运动状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各种力的计算; 力矩的平衡条件;M(抗)≥(1.2~1.5)M(倾)。 【分析预测】 (1)根据所提供的物件受力图材料,分析判断其受力情况。 (2)根据场景中所提供的材料,分析物件的受力情况,判断其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并计算其所受力的大小。
(责任编辑: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