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建备考《建筑工程》预习:建筑结构工程
本节知识点(建筑结构域构造、工程材料) |
☆ 建筑结构工程的安全性、 建筑结构工程的适用性、 建筑结构工程的耐久性、 水泥的性能和应用、 建筑钢材的性能和应用、 混凝土的性能和应用、 石灰、石膏的性能和应用、 饰面石材和建筑陶瓷的特性与应用、 木材和木制品的特性与应用、 建筑玻璃的特性与应用、 建筑高分子材料的特性与应用、 建筑金属材料的特性与应用、 建筑防水材料的特性与应用、 建筑防火材料的特性与应用、 建筑防腐材料的特性与应用、 |
一、建筑结构耐久性的含义
建筑结构在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着极其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而造成损伤,随着时间的延续,损伤的积累使结构的性能逐渐恶化,以致不再能满足其功能要求。所谓结构的耐久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工作环境中,在预期的使用年限内,在正常维护条件下不需进行大修就能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建筑结构中,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综合问题,我国规范增加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有关规定,现简述如下。
二、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我国《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首次提出了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见表1A411013-10设计使用年限是设计规定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只需正常维修(不需大修).就能完成预定功能,即房屋建筑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维护下所应达到的使用年限。设计使用年限分类 表IA411013-1
类 别 | 设计使用年限(年) | 示 例 |
l | 5 | 临时性结构 |
2 | 25 | 易于替换的结构构件 |
3 | 50 | 普通房屋和构筑物 |
4 | 100 | 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 |
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环境类别
在不同环境中,混凝土的劣化与损伤速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应针对不同的环境提出不同要求。根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规定,结构所处环境按其对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腐蚀机理,可分为如下五类,见表1A411013-2。
当结构构件受到多种环境类别共同作用时,应分别满足每种环境类别单独作用下的耐久性要求。
五、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要求
1.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
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同时满足耐久性和承载能力的要求,故《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中对配筋混凝土结构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作出了相应规定,见表1A411013-4。 2.一般环境中混凝土材料与钢筋最小保护层
一般环境中的配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其普通钢筋的保护层最小厚度与相应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应符合表1A411013-5的要求。
大截面混凝土墩柱在加大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前提下,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可低于表1A411013-5的要求,但降低幅度不应超过两个强度等级,且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和50年的构件,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和C20。
注:①I-A环境中使用年限低于100年的板、墙,当混凝土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大于15mm时,保护层最小厚度可降为15mm,但最大水胶比不应大于0.55;
②年平均气温大于20℃且年平均温度大于75%的环境,除I-A环境中的板、墙构件外,混凝土最低强度等
级应比表中规定提高…级,或将保护层最小厚度增大5mm;
③直接接触土体浇筑的构件,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70mm;有混凝土垫层时,可按表1A411013—5确定;
④处于流动水中或同时受水中泥沙冲刷的构件,其保护层厚度宜增加10~20mm;
⑤预制构件的保护层厚度可比表中规定减少5 mm;
⑥当胶凝材料中粉煤灰和矿渣等渗量小于20%时?表中水胶比低于0.45的,可适当增加。
当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比表1A411013-5的规定低一个等级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增加5 mm;当低两个等级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增加10mm。
具有连续密封套管的后张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可与普通钢筋相同且不应小于孔道直径的1/2;否则应比普通钢筋增加lOmm。
先张法构件中预应力钢筋在全预应力状态下的保护层厚度可与普通钢筋相同,否则应比普通钢筋增加10mm。
直径大于16mm的热轧预应力钢筋保护层厚度可与普通钢筋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