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必背考点全总结(2)
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水泥强度与水灰比,集料(骨料的种类、质量和数量,外加剂和掺合料),搅拌与振捣,养护温度、湿度和龄期。
强屈比(σb/σs)评价钢材可靠性的参数。一般不低于1.2,用于一、二级抗震等级的框架,纵向受力钢筋实测的强屈比应不低于1.25。
干压陶瓷按材质分:瓷质砖(吸水率≤0.5%),炻瓷砖(0.5%,吸水率≤3%)细炻砖(3%<吸水率≤6%),炻质砖(6%<吸水率≤10%)、陶质砖(吸水率>10%)。
按环保控制标准,Ⅰ类民用建筑的室内装修必须采用E1类。E1类的甲醛释放量(≤0.12mg/100g),采用气候箱法测试。
天然花岗石板材的技术要求包括规格尺寸,外观质量和物理力学性能,其中,物理力学性能参数应包括:体积密度、吸水率、干燥压缩强度、弯曲强度和水饱和压缩强度、弯曲强度、耐磨性
大理石的物理性能有体积密度、吸水率、干燥压缩强度、弯曲强度,耐磨度、镜面板材的镜向光泽值。
经纬仪由照准部、水平度盘和基座三部分组成。水准仪由望远镜、水准器和基座三部分组成。全站仪由电子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和数据记录装置组成。
基坑开挖,人工挖土预留15~30cm。铲运机、推土机保留土层厚度15~20cm,正铲、反铲或拉铲挖土时为20~30cm。
基坑挖至基底设计标高并清理后,施工单位必须会同勘察、设计、建设(或监理)等共同验槽,合格后方能进行基础工程施工。
验槽时就重点观察柱角、墙角、承重墙下或其他受力较大部位,如有异常部位,要会同勘察、设计等单位进行处理。
位于同一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25%。当受拉钢筋的直径(d>28mm)及受压钢筋的直径(d>32mm)时,不宜采用绑扎接头,宜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接头。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小时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矿渣水泥、火山水泥等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1d。
混凝土的养护方法:应在终凝前(通常混凝土浇筑完毕后8~12h)开始进行自然养护。混凝土采用覆盖浇水养护的时间,对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小于7d,对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小于14d,对掺有缓凝型外加剂、矿物掺合剂或有抗渗性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小于14d。
导墙的作用是:挡土、作为测量的基准、作为重物的支撑、存蓄泥浆。泥浆的作用是:护壁、携渣、冷却和润滑。
影响梁斜截面受力性能的主要因素:剪跨比和高跨比;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箍筋和弯起钢筋的数量。
梁的截面高度一般按跨度确定,宽度一般是高度的1/3。纵向受力钢筋宜优先选用HRB335、HRB400钢筋,常用直径为10~25mm,钢筋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25mm,也不应小于直径。保护层一般为25~40mm。板的厚度与计算跨度有关。屋面板一般不小于60mm,楼板一般不小于80mm。板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15~30mm。受力钢筋直径常用6、8、0、12mm,间距不小于250mm。梁、板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一般采用C20以上。
施工缝的位置(可与案例结合):在浇筑前确定,宜留置在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柱宜留在基础、楼板、梁的顶面,梁和吊车梁牛腿、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与板连成整体的大截面梁(高超过1m),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有主次梁的楼板,施工缝就留置在次梁跨中1/3范围内。墙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应为跨度的1/1000~3/1000。
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宜超过2m。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内砂浆万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当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溜槽、溜管或振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
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板2~8m,梁、拱、壳≤8m,为≥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