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级建造师教材机电工程预习:起重吊装作
本节知识点 |
☆ 机电工程项目所用的专业技术: 机电工程项目测量的方法、 机电工程项目测量的要求、 机电工程项目测量常用仪器的应用、 起重机械的使用要求、 起重吊装作业的稳定性、 吊具的选用原则、 焊接材料与设备选用原则、 常用吊装方案的选用原则、 焊接方法与工艺评定、 焊接质量检验方法、 焊接应力与焊接变形及其控制、 |
一、起重吊装作业稳定性的内容
1.起重机械的稳定性:起重机在额定工作参数情况下的稳定或桅杆自身结构的稳定。
2.吊装系统的稳定性:如多机吊装的同步、协调,大型设备多吊点、多机种的吊装指挥及协调,桅杆吊装的稳定系统(缆风绳,地锚)。
3.吊装设备或构件的稳定性:又可分为整体稳定性(如:细长塔类设备、薄壁设备、屋盖、网架);吊装部件或单元的稳定性。
二、起重吊装作业失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起重机械失稳主要原因:超载、支腿不稳定、吊臂(或称扒杆)偏心过大、机械故障等。预防措施为:严格机械检查;严禁超载;打好支腿并用道木和钢板垫实基础确保支腿稳定。
2.吊装系统失稳的主要原因:多机吊装不同步,不同起重能力的多机吊装荷载分配不均,多动作、多岗位指挥协调失误,桅杆系统缆风绳、地锚失稳。预防措施:尽量采用同机型吊车、同吊装能力的吊车;集群千斤顶或卷扬机通过计算机控制来实现多吊点同步;通过主、副指挥来实现多机吊装同步f制定周密指挥和操作程序进行演练达到指挥协调一致;缆风绳和地锚严格按吊装方案和工艺计算设置,设置完成后进行检查并做记录。
3.吊装设备或构件失稳的主要原因:设计与吊装时受力不一致,设备或构件的刚度偏小。预防措施:对细长、大面积设备或构件采用多吊点吊装;薄壁设备进行加固加强;对型钢结构、网架结构的薄弱部位或杆件进行加固或加大截面。
三、桅杆的稳定性校核
(一)缆风绳拉力的计算及选择
缆风绳是桅杆式起重机的稳定系统,它直接关系到起重机能否安全工作,也影响着桅杆的轴力。缆风绳的拉力分为工作拉力和初拉力。
1.初拉力是指桅杆在没有工作时缆风绳预先拉紧的力。一般取工作拉力的15%~20%,或按操作惯例取某一数值,通常为3~5t。
2.工作拉力是指桅杆式起重机在工作时,缆风绳所承担的载荷。
由于桅杆起重机工作形式较多,缆风绳的工艺布置不同,对具体的布置应进行受分析计算。正确的缆风绳工艺布置:有一根缆风绳处于吊装垂线和桅杆轴线的垂直平面内,这根缆风绳为“主缆风绳”。根据力系平衡,计算缆风绳的等效拉力,按比例将等效力分配到各缆风绳上,即得到各缆风绳的工作拉力。分配比例与缆风绳的工艺布置有关,可以查表。缆风绳选择的基本原则是按缆风绳的计算总拉力T为依据选取。
缆风绳总拉力按下式计算:
T=Tg+Tc (1H412024)
式中 Tg——缆风绳的工作拉力;
Tc——缆风绳的初拉力。
(二)地锚的种类及应用
地锚的作用是固定缆风绳,将缆风绳的拉力传递到大地。目前,常用的地锚类型有:
1.全埋式地锚是将横梁横卧在按一定要求挖好的坑底,将钢丝绳拴接在横粱上,从坑前端槽中引出,埋好后回填土壤并夯实。全埋式地锚可承受较大的拉力,适合于重型吊装。
2.活动式地锚是在一锕质托排上压放块状重物(如钢锭、条石等)组成,钢丝绳拴接于托排上。这种地锚承受的力不大,但移动方便,重复利用率高,适合于改、扩建工程。
在实际工程中,还常利用巳有建筑物作为地锚,如混凝土基础、混凝土柱等。但在利用已有建筑物前,必须获得建筑物设计单位的书面认可。
(三)钢管式桅杆起重机稳定性的校核
1.长度选择与校核
(1)直立桅杆的长度选择应考虑的因索:工艺要求或现场环境要求被吊设备吊起的最大高度;被吊装设备或构件的高度;吊索拴接方法及高度;滑轮组的最短距离;设备腾空距离;基础高度。根据上述各项参数,通过几何分析和计算,确定桅杆长度。
(2)倾斜桅杆的长度计算除了要考虑上述各项参数外。还要考虑被吊装设备或构件的几何尺寸、桅杆倾斜的角度、桅杆的直径等。桅杆长度的确定,应进行投影关系计算和性能计算。取两者中的较大者为桅杆长度。
2.桅杆的截面选择与校核
(1)桅杆截面的选择
桅杆是细长压杆,其破坏形式主要是失稳破坏,所以在截面选择时,应按稳定条件选择。桅杆的主要结构是偏心压杆,除承受轴向压力,还要承受偏心弯矩。计算时,应按压弯组合进行。
(2)选择截面的基本步骤
受力分析与计算,计算桅杆的内力(轴力、弯矩),画出内力图。按经验初选截面,计算截面特性和长细比。查表得稳定性折碱系数,按公式进行校核。如满足要求,则选择完成。
(3)稳定性核算
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或《起重机设计规范》GB/T 3811—2008的规定进行稳定性核算,但上述两个规范不能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