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预习重点4
2013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预习重点4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经项目经理签批后,必须经企业(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并加盖公章后方可 实施;有变更时,应有变更审批程序。 钢梁质量验收主控项目 钢材、焊接材料、涂装材料。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等紧固件及其连接。 高强螺栓的栓接板面(摩擦面)除锈处理后的抗滑移系数。 焊缝探伤检验 涂装检验。 箱涵施工技术要点 一般选用小型反铲挖掘机 列车通过时严禁继续挖土,人员应撤离开挖面。当挖土或顶进过程中发生塌方,影响行车安全时,应 迅速组织抢修加固,作出有效防护。 挖运土方与顶进作业循环交替进行。严禁同时进行。 桥涵自启动起,对顶进全过程的每一个顶程都应详细记录。 隧道部分 控制基坑变形的主要方法有: (1)增加围护结构和支撑的刚度; (2)增加围护结构的入土深度; (3)加固基坑内被动区土体。 (4)减小每次开挖围护结构处土体的尺寸和开挖支撑时间 (5)通过调整围护结构深度和降水井布置来控制降水对环境变形的影响。 基坑开挖和基坑支护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P103 ①基坑开挖前,应对周围管线进行确认,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②地面注浆加固。 ③基坑开挖过程中随挖随锚喷桩间混凝土,并按设计位置架设钢管支撑。 ④基坑开挖应严格遵循平面分层分步,纵向拉槽开挖,充分考虑空间效应,以控制基坑变形。 ⑤加强基坑量测监控。 ⑥基坑开挖至坑底后应及时施作垫层和结构底板。 基(槽)坑土方开挖 基本规定 基坑周围地面应设排水沟,基坑也应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 软土基坑必须分层、分块、均衡地开挖,分块开挖后必须及时施工支撑。 基坑边坡稳定影响因素 没有按设计坡度进行边坡开挖; 基坑边坡坡顶堆放材料、土方及运输机械车辆等增加了附加荷载; 基坑降排水措施不力; 基坑开挖后暴露时间过长,经风化而使土体变松散; 基坑开挖过程中,未及时刷坡,甚至挖反坡.使土体失去稳定性。 基坑边坡稳定措施 必须做好基坑降排水和防洪工作。 可采用坡面土钉、挂金属网喷混凝土或抹水泥砂浆护面等措施。 严格禁止在基坑边坡坡顶1~2m范围堆放材料、土方和其他重物以及停置或行驶较大的施工机械。 基坑开挖过程中,随挖随刷边坡,不得挖反坡。 暴露时间较长的基坑,应采取护坡措施。 护坡措施 当边坡有失稳迹象时,应及时采取削坡、坡顶卸荷、坡脚压载或其他有效措施。 放坡开挖时常用的保护措施有: (1)叠放砂包或土袋: (2)水泥抹面:; (3)挂网喷浆或混凝土: (4)其他措施:包括锚杆喷射混凝土护面、塑料膜或土工织物覆盖坡面等。 地基加固 注浆法 不同注浆法的适用范围 渗透注浆——只适用于中砂以上的砂性土和有裂隙的岩石 劈裂注浆——适用于低渗透性的土层 压密注浆——常用于中砂地基,黏土地基中若有适宜的排水条件也可采用。 水泥土搅拌法 水泥土搅拌法适用于加固饱和黏性土和粉土等地基。 高压喷射注浆法 对于硬黏性土,含有较多的块石或大量植物根茎的地基,因喷射流可能受到阻挡或削弱,冲击破碎力急 剧下降,切削范围小或影响处理效果。 井点降水 当基坑(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6m时,可采用单排井点,布置在地下水上游一侧; 当基坑(槽)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渗透系数较大时,宜采用双排井点,布置在基坑(槽)的两侧, 当基坑面积较大时,宜采用环形井点。 挖土运输设备出入道可不封闭,间距可达4m,一般留在地下水下游方向。 井点管距坑壁不应小于1. 0~1. 5m。井点间距一般为0.8~1. 6m。 在基坑运土通道出口两侧应增设降水井,其外延长度不少于通道口宽度的一倍 降水井的布置,可在地下水补给方向适当加密,排泄方向适当减少 编辑推荐: 2013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预习重点汇总表
(责任编辑:·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