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一级建造师 > 市政实务 > 辅导资料 > 2015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工程预习:施工安全风险识

2015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工程预习:施工安全风险识

2014-10-21 11:15来源:学信教育网评论 浏览

一、危险源识别与评价

(一)工程特点与安全控制重点

(1)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有三大特点,一是产品固定,人员流动;二是露天高处作业多,手工操作体力劳动繁重;三是施工变化大,规则性差,不安全因素随工程进度变化而变化。基于上述特点,施工现场必须随着工程进度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安全防护设施,方能消除隐患,保证安全。

(2)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我国将职业伤害事故分成20类,主要有: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他伤害。其中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坍塌是市政公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风险源:

1)高处坠落。作业人员从临边、洞口、电梯井口、楼梯口、预留洞口等处坠落;从脚手架上坠落;在安装、拆除龙门架(井字架)、物料提升机和塔吊过程中坠落;在安装、拆除模板时坠落;吊装结构和设备时坠落。

2)触电。对经过或靠近施工现场的外电线路没有或缺少防护,作业人员在搭设钢管架、绑扎钢筋或起重吊装过程中,碰触这些线路,造成触电;使用各类电器设备触电;因电线破皮、老化等原因触电。

3)物体打击。作业人员受交叉作业的同一垂直作业面和通道口处坠落物体的打击。

4)机械伤害。主要是垂直运输设备、吊装设备、各类桩机和场内驾驶(操作)机械对人的伤害。

5)坍塌。随着城市地下工程的发展,施工坍塌事故正在成为另一大伤害事故。施工中发生的坍塌事故主要表现为:现浇混凝土梁、板的模板支撑失稳倒塌,基坑沟槽边坡失稳引起土石方坍塌,施工现场的围墙及挡墙质量低劣坍落,暗挖施工掌子面和地面坍塌,拆除工程中的坍塌。

(3)影响施工安全生产的因素主要有:施工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项目部应从人、物、环境和管理等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把好安全生产“六关”,即措施关、交底关、教育关、防护关、检查关、改进关。人是生产活动的主体,人的素质是影响工程施工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行企业资质管理、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和各类专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是保证人员素质的重要管理措施。物的控制包括对施工机具(械)、材料、设备、安全防护用品等物资的控制,是工程建设物资条件和安全生产的基础。环境条件往往会对工程施工安全产生特定的影响,环境因素包括:工程技术环境(如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作业环境(如作业面大小、防护设施、通风、通讯等),现场自然环境(如冬期、雨期等),工程周边环境(如邻近地下管线、建构筑物等)。针对环境条件,采取必要的措施,是控制环境对施工安全影响的重要保证。管理的控制主要指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建立、持续改进和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这是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

(二)危险源辨识

(1)施工现场生产的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能量和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

生的物理本质。这些可能释放的能量和危险物质属于第一类危险源。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事故。一旦约束或限制受到破坏或失效,就将发生事故。这些导致事故的因素属于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的障碍、人的失误和环境因素:

1)物的障碍是指机具(械)设备、装置、元件等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的现象。

2)人的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被要求的标准,而没有完成规定功能的现象。

3)环境因素指施工作业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照明或通风等方面的问题,会促使人的失误或物的故障发生。

事故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危险源识别的首要任务是识别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识别第二类危险源。

(2)按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危险源可分为六大类: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心理、生理性危害,行为性危害以及其他危害等。这些有害因素是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

物理性危害包括: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物体运动、明火、高温物质、低温物质、粉尘和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等。

化学性危害包括:易燃易爆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等。

(责任编辑:ksy)
  • 消防工程师报名
  • 执业药师
  • 一级建造师考试报名培训
  • 消防工程师报名
消防工程师报名
最新试题更多>
一级建造师报名考试辅导 消防工程师考试报名培训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