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一级建造师水利水电预习:土石坝的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质量检查和控制是土石坝安全的重要保证,它贯穿于土石坝施工的各个环节和施工全过程。土石坝施工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料场的质量检査和控制、坝面的质量检查和控制。
―、料场的质量检查和控制
1.对土料场应经常检查所取土料的土质情况、土块大小、杂质含量和含水量等。其中含水量的检查和控制尤为重要。简单办法是“手检”,即手握土料能成团,手指搓可成碎块,则含水量合适。更精确可靠的方法是用含水量测定仪测定,含水量测定仪使用快捷方便,测试结果直接从LCD读取,即插即读。
2.若土料的含水量偏高,一方面应改善料场的排水条件和采取防雨措施,另一方面需将含水量偏高的土料进行翻晒处理,或采取轮换掌子面的办法,使土料含水量降低到规定范围再开挖。若以上方法仍难满足要求,可以采用机械烘干法烘于。
3.当含水量偏低时,对于黏性土料应考虑在料场加水。料场加水的有效方法是分块筑畦埂,灌水浸渍,轮换取土。地形高差大也可采用喷灌机喷洒。无论哪种加水方式,均应进行现场试验。对非黏性土料可用洒水车在坝面喷洒加水,避免运输时从料场至坝上的水量损失。
4.当土料量不均匀时,应考虑堆筑“土牛”(大土堆),使含水量均匀后再外运。
5.对石料场应经常检查石质、风化程度、石料级配大小及形状等是否满足上坝要求。如发现不合要求,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二、坝面的质量检查和控制
1.在坝面作业中,应对铺土厚度、土块大小、含水量、压实后的干密度等进行检查,并提出质量控制措施。对黏性土,含水量的检测是关键,可用含水量测定仪测定。干密度的测定,黏性土一般可用体积为200〜500cm3的环刀取样测定;砂可用体积为500cm3的环刀取样测定; 砾质土、砂砾料、反滤料用灌水法或灌砂法测定;堆石因其空隙大,一般用灌水法测定。当砂砾料因缺乏细料而架空时,也用灌水法测定。
2.根据地形、地质、坝料特性等因素,在施工特征部位和防渗体中,选定一些固定取样断面,沿坝髙5〜10m,取代表性试样(总数不宜少于30个)进行室内物理力学性能试验,作为核设计及工程管理之根据。此外,还须对坝面、坝基、削坡、坝肩接合部、与刚性建筑物连接处以及各种土料的过渡带进行检查。对土层层间结合处是否出现光面和剪力破坏应引起足够重视,认真检查。对施工中发现的可疑问题,如上坝土料的土质、含水量不合要求,漏压或碾压遍数不够,超压或碾压遍数过多,铺土厚度不均匀及坑洼部位等应进行重点抽查,不合格的应进行返工。
3.对于反滤层、过渡层、坝壳等非黏性土的填筑,主要应控制压实参数。在填筑排水反滤层过程中,每层在25m×25m的面积内取样1〜2个;对条形反滤层,每隔50m设一取样断面,每个取样断面每层取样不得少于4个,均勾分布在断面的不同部位,且层间取样位置应彼此对应。对于反滤层铺填的厚度、是否混有杂物、填料的质量及颗粒级配等应全面检查。通过颗粒分析,查明反滤层的层间系数(D50/d50)和每层的颗粒不均匀系数(d60/d10)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不符要求,应重新筛选,重新铺填。
4.土坝一堆石棱体与堆石体的质量检查大体相同。主要应检查上坝石料的质量、风化程度、石块的重量、尺寸、形状、堆筑过程有无离析架空现象发生等。对于堆石的级配、孔隙率太小,应分层分段取样,检查是否符合规范要求。随坝体的填筑应分层埋设沉降管,对施习过程中坝体的沉陷进行定期观测,并作出沉陷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线。
5.对于彿体填料的质量检查记录,应及时整理,分别编号存档,编制数据库,既作为施工过程全j面质量管理的依据,也作为坝体运行后进行长期观测和事故分析的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