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造价工程师预习知识点:价值工程功能价值
2015年造价工程师考试《造价管理》预习知识点:价值工程 价值工程的定义、特点、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工作程序、价值工程对象选择原则、因素分析法、ABC分析法、强制确定法、百分比分析、价值指数法、价值工程功能分析、价值工程功能评价、☆价值工程功能价值计算、价值工程方案创造及评价 |
功能成本法:又称绝对值法,是通过一定的测算方法,测定实现应有功能所必须耗的最低成本,同时计算为实现应有功能所耗费的现实成本,经过分析、对比、求得对象价值系数和成本降低期望值,确定价值工程的改进对象。
价值系数计算结果的三种情况如下:
1.V=1:即F=C,无需改进。
2.V<1,即C>F。原因:存在过剩功能;功能无过剩,但实现功能的条件或方法不佳,致使实现功能的成本大于功能的实际需要。需改进,改进方法有:剔除过剩功能;降低现实成本。
3.V>1,即C<F,功能重要,但分配的成本较少,此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功能与成本的分配可能已较理想;有不必要的功能;应提高成本。
功能评价:
功能指数法:又称相对值法。
价值指数计算结果的三种情况如下:
1.V1=1,评价对象的功能比重=成本比重,可以认为比较合理。
2.V1<1,评价对象的成本比重>功能比重,表明相对于系统内的其他对象而言,目前所占的成本偏高,从而会导致该对象的功能过剩。应改进,主要是降低成本。
3.V1>1,评价对象的成本比重<功能比重。原因:现实成本偏低,改善方向是增加成本;存在过剩功能,改善方向是降低功能水平;客观上功能很重要,但是需消耗成本很少,不需改进。
功能评价:
1.F/C值低的功能区域:
计算出来的V<l的功能区域,基本上都应进行改进,特别是V值比1小得较多的功能区域,应力求使V=1。
2.C-F值大的功能区域:
通过核算和确定对象的实际成本和功能评价值,分析、测算成本改善期望值,从而排列出改进对象的重点及优先次序。
成本改善期望值表达式:△C=C-F;式中,△C-成本改善期望值,即成本降低幅度,一般情况下,当△C>0时,△C大者为优先改进对象。
3.复杂的功能区域:
一般的,复杂的功能区域其价值系数(或价值指数)也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