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每日一练08月13日(2)
9[简答题](三)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座桥梁和一条隧道施工任务。桥梁采用明挖扩大基础,基础采用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承台混凝土体积约为300m3,基坑开挖深度为4m,原地面往下地
层依次为:0~50cm腐殖土,50~280cm粘土,其下为淤泥质土,地下水位处于原地面以下200cm,
由于受周围地物的影响,施工现场场地有限。
根据该桥墩的水文地质,施工单位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采取了挡板支撑的加固措施,以
防止边坡不稳造成塌方;在挖除基础底部底层松软土、换填10~30cm厚砂砾土垫层、使
其符合基底的设计标高并整平后,即立模灌筑承台础混凝土。为控制混凝土的水化热,施
工单位采取了以下措施:
(1)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
(2)选用中、粗砂,石子选用0.5~3.2cm的碎石和卵石;
(3)选用复合型外加剂和粉煤灰以减少绝对用水量和水泥用量,延缓凝结时间。
在隧道施工中,由于有大量爆破施工。为了方便管理,爆破器材放在紧靠办公室的一
个小仓库里,并且由专人负责发放。在进行洞口的大型爆破之前,施工单位技术人员经过
计算确定了爆破药量、爆破方式以及安全距离,让民工甲领取了炸药和雷管,用自行车运
到施工现场。爆破作业时,安排民工乙负责在爆破安全距离外来回走动进行警戒。
问题:
1.施工单位采用挡板支撑防护措施是否合理?简要说明理由。并列举出该桥墩基坑
开孔还可以采取的支撑措施。
2.指出施工方为保证承台立模及混凝土浇筑所采取的措施的不完善之处。
3.施工单位为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混凝土水化热的措施是否合理?除此以外,还
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4.大型爆破的安全距离要考虑哪些因素?
5.指出隧道施工中潜在的安全隐患。
参考解析:
1.【参考答案】
合理,因为根据背景资料所述地质条件,该处由于有地下水,因此基坑开挖时壁坡不
易稳定,且收到场地限制,所以可以采取挡板支撑防护措施。适用于该桥墩基坑开挖的支
撑防护措施还有混凝土护壁、钢板桩、锚杆支护、地下连续壁等。
【考点解析】
这是明挖扩大基础施工中基坑开挖方面的题,考核考生对开挖基坑支撑形式的掌握。
根据背景资料的叙述,很容易得出“有地下水”、“场地受限”等关键词,因此可以推断出
不能放坡开挖,需要考虑直立开挖加支撑防护的方式。因此“挡板支撑防护措施”显然是
一种防护方法。当然,适用于该桥墩基坑开挖的支撑防护措施还有混凝土护壁,钢板桩,
锚杆支护,地下连续壁等,只是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考虑经济性、可行性来选用。
明挖扩大基础施工的内容包括:基础的定位放样、基坑开挖、基坑排水、基底处理以
及砌筑(浇筑)基础结构物等。当基坑壁坡不易稳定并有地下水,或放坡开挖场地受到限
制,或基坑较深、放坡开挖工程数量较大,不符合技术经济要求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采
取加固坑壁措施,如挡板支撑、钢木结合支撑、混凝土护壁及锚杆支护等。
2.【参考答案】
施工方为保证承台立模及混凝土浇筑所采取的措施还应在基坑底部设排水沟和集
水井。
【考点解析】
由于背景资料中已明确说明“基坑开挖深度为4m,地下水位处于原地面以下
200cm”,为保证干地施工,当然需要采取降水措施。且由于地下水位相对不高,基坑开
挖也不太深,因此可以采用“基坑底部设排水沟和集水井”的方式来排水地下水。
桥梁基础施工中常用的基坑排水方法有:
(1)集水坑排水法。除严重流沙外,一般情况下均可适用。
(2)井点排水法。当土质较差有严重流沙现象,地下水位较高,挖基较深,坑壁不易
稳定,用普通排水方法难以解决时,可采用井点排水法。
(3)其他排水法。对于土质渗透性较大、挖掘较深的基坑,可采用板桩法或沉并法。
此外,视工程特点、工期及现场条件等,还可采用帐幕法:即将基坑周围土层用硅化法、
水泥灌浆法及冻结法等处理成封闭的不透水的帐幕。
3.【参考答案】
合理。还有敷设冷却水管;分层浇注,以通过增加表面系数,利于混凝土的内部
散热。
【考点解析】
这是考查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的题目。根据提问中“为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承台
混凝土水化热”,可以考虑到哪些措施可以降低水化热?背景资料中所列举的三项措施均
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化热。除此外,“敷设冷却水管和分层浇注”也能带走热量,减少
水化热。
作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控制水化热,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关
键。大体积混凝土应优选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低水化热水泥;采用遮阳凉棚的降温措
施以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推迟水化热峰值出现;同一结构物的不同位置温差应在设计允许
范围内。
4.【参考答案】
大型爆破的安全距离,需要考虑的因素有:个别飞散物、爆破引起的地震及冲击波对
人员、建筑物的影响。
【考点解析】
这是关于大型爆破施工要求的题目。题目要求只是从安全距离方面去考虑,因此“个
别飞散物”产生的抛掷距离、爆破引起的地震及冲击波对人员和建筑物的影响或破坏范围
就是距离因素。
在实施大型爆破之前必须要经过计算,需要考虑爆破药量、爆破方式以及安全距离。
其中安全距离需要考虑“个别飞散物、爆破引起的地震及冲击波对人员、建筑物的影响”
等因素。
5.【参考答案】
隐患有:爆破器材库的选址不当;大型爆破程序不符合规定;爆破器材的管理有问
题;现场警戒有问题。
【考点解析】
这是分析安全隐患的题目。这些题目往往在背景资料中经过简单分析就容易得出结
论。“爆破器材放在紧靠办公室”显然是爆破器材库的选址不当;“施工单位技术人
员……,,显然是不完全满足“大型爆破程序”的管理要求;“让民工甲领取了炸药和雷管,
用自行车运到施工现场’’显然是不符合爆破器材的管理的要求;“安排民工乙负责在爆破
安全距离外来回走动进行警戒”显然不符合现场警戒的要求。
爆破器材库的选址和搭建应请当地公安部门进行指导和监督,运输爆破器材要用专用
运输工具,在公安部门的押运下进行,中途不许停留,并应避开人员密集地方;在保管、
运输爆破器材过程中,工作人员严禁穿化纤服装。
大型爆破必须按审批的爆破设计书,并征得当地县(市)以上公安部门同意后由专门
成立的现场指挥机构组织人员实施。
爆破器材应严格管理,并执行领用和退库制度,各种手续要有严格记录,并由专人领
取,禁止由一人同时搬运炸药和雷管,电雷管严禁与带电物品一起携带运送。严禁用翻斗
车、自卸车、拖车、拖拉机、机动三轮车、人力三轮车、自行车、摩托车和皮带运输机运
送爆破器材。
爆破作业应有专人指挥,确定的危险边界应有明显标志,警戒区四周必须派出警戒人
员,警戒区内的人员、牲畜必须撤离,预告、起爆、解除警戒等信号应有明确的规定。
10[简答题]
(三)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南方一座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施工,该隧道穿越一向斜构造。该隧道全长4279m,最大埋深1049m,最小埋深40m,单孔隧道净空宽度9.14m,单孔净空高度6.98m,两洞口处设有明洞,边坡较稳定。
施工单位结合该隧道的特点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其中:
(1)采用新奥法施工,尤其是在围岩软弱地段,按照“短进尺,弱爆破,紧封闭”的原则稳步推进,为了安全,在浅埋段施工单位采用加固措施来辅助施工。
(2)隧道开挖后,及时采取初期支护,为了防止隧道内水渗入并在衬砌中设置防水层,然后施作二次衬砌。
(3)为防止地表水危及隧道施工安全,进洞50m左右后,开始做洞口工程,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拟定为10m。
(4)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新奥法施工的程序进行,最后对喷射砼支护进行质量检验。
问题:
1、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第一条中,还应补充哪些基本原则?浅埋段有哪些加固措施?
2、改正施工组织设计中第二条的错误做法。
3、复合式衬砌中防水层何时施工?二次衬砌施作的要求?
4、喷射支护质量检验包含哪些内容?
参考解析:
1、应补充“强支护、勤量测”。加固措施:地表锚杆、管棚、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围岩。
2、1)“进洞50m左右后,开始做洞口工程”错误,应改为:掘进前首先做好洞口工程。2)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拟定为10m错误,应改为: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一般不得超过4m。
3、防水层应在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二次衬砌施作前进行。二次衬砌的施作要求:(1)各测试项目的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2)已产生的各项位移已达预计总位移量的80%~90%;(3)周边位移速率或拱顶下沉速率小于规定值。
4、喷射混凝土的强度、喷层厚度、空洞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