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二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模拟题(5)
(三) 背景资料 某平原地区修建二级公路,全长48.5km,路基宽度为10m,路基平均填土高度3m.其中K25+300—— K33+500路段紧邻黄河大堤,地下水位高(现有黄河河床标高比路面设计高程高出2-3m),而且处于雨 期积水地区,土质大部分为黄河粉砂土,少量粉质黏土,全路段均为软弱路基地段(地基承载力平均 10~80kPa)。在K31+100处,路基通过一个池塘,池底淤泥深0.6m左右。因此,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共 同研究,依据当地材料状况、施工条件与工期要求,采用以下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1)对K31+100处的池塘采用抛石挤淤法,向池塘抛投一定数量片石,将淤泥挤出基底范围,以提高地 基的强度。抛投顺序,应先从路堤一边开始向另一边推进,以使淤泥向两旁挤出。 (2)土工格栅铺垫。对于地下水位高、土质差、苇根很多而深的地方铺设土工格栅。 (3)石灰桩加固软基。K26+200~K26+350,长150m,位于黄河沉砂池上,粉砂土质、含水量大,地下水 位高,采用孔深4-5m,直径50cm,间距200cm,梅花形布设的生石灰桩进行加固。 [问题]: (1)土工格栅加固土的机理是什么? (2)生石灰桩施工时的施工工艺程序有:(1)整平地面;(2)振冲器就位对中;(3)空气压缩机注人 生石灰;(4)成孔;(5)封紧生石灰桩孔;(6)振冲器移位;(7)边振动边拔出套管。请按照正确施 工程序排序。 (3)背景中关于抛石挤淤的抛投顺序正确吗?如不正确,请修改。 (四) 背景资料 某山岭区一级公路在进行道路土方路堤填筑时,由于横断面现状地形与设计图偏差较大,且填料较松散, 为保证路堤边坡稳定,施工方提出在此处增设一段重力式挡土墙。设计方现场勘察后认为适于此地的挡 墙应为加筋土挡墙,其主要原因是地基承载力不够。 [问题]: (1)简要叙述重力式挡墙的类型及特点。 (2)设置加筋土挡墙的理由是否合理?简述其特点。
(责任编辑:静)